首页 > 热点 > 品牌

一个贵州菜品牌勇闯深圳,火了

2024-11-28 15:07:04 来源:《中国烹饪》杂志2024年11月刊  

  到访深圳上山下山·贵州菜那天是一个工作日的傍晚,外面大雨滂沱,餐厅所在的COCO Park商场里人流量比往日少了很多,但上山下山门口还排着队。与等位的小姑娘聊起来,她前不久在华侨城吃过另外一家贵州菜觉得很不错,听说这家店很火,还是贵州人开的,就约闺蜜来尝尝。


“上山下山”的精准定位吸引了大批客流。
 

  上山下山在深圳爆火

  今年5月,上山下山首店在深圳开业,人均消费100至120元,定位精准又赶上贵州菜风口期,瞬间爆火,200平方米的店面日均流水四五万元,用餐高峰期排队1小时起步。品牌创始人廖泽勇顺势谈下了另两家商场,第二家店于10月初在深圳万象前海开门迎客,依旧延续火热人气,第三家店预计明

  年初开业。从事餐饮业20多年,廖泽勇第一次尝试在贵州以外的一线城市开店,开局超乎预期。


山野排骨

  “上山下山的成功,我觉得更多是源于对市场有正确的认知、调研和判断,在当前消费降级的市场环境下,做出准确的市场定位,当然选址也非常重要。”廖泽勇选择来深圳前,对全国的贵州菜品牌做了一次全面盘点,包括定位、选址、装修风格、客单价等。他最开始想选在上海,但考察后发现上海已有多个贵州菜品牌,且市场认知度高 ;北京贵州菜市场发展也非常成熟 ;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深圳,“这里的消费者对贵州菜认知度不高,发展空间相对较大”。

  针对当前的市场形势,他将人均消费定在100元左右,“现在的人消费比较理性,以前客单价高的餐厅几乎都在下调价格。在深圳,客单价百元左右的消费群体最多。”这也是基于廖泽勇20多年餐饮经历积淀的经验和洞察力。


木姜油脆皮烤鸡和豆腐圆子都是餐厅畅销菜。

  没有什么一举成功

  与廖泽勇结识是在2006年北京工体的三个贵州人餐厅,他21岁时从贵州一次烹饪比赛中脱颖而出,被发掘成为三个贵州人的总厨。随着个人成长和工体融合菜大潮退去,他选择回贵阳自创品牌,其间起起伏伏,创立“佬凯俚苗寨酸汤鱼”“俏苗寨”,研发贵州酸汤产品,在当地曾风生水起,也几次因时势际遇跌落谷底,疫情期间与很多餐饮人一样困顿求存。2023年再次出发,他说人生就如上山下山,“此去经年,上一山,下一山,归来仍是少年衫”。所以,他给深圳创立的贵州菜餐厅取名“上山下山”。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走出COCO Park大门百米外回望,满目都市繁华,这里是福田区商圈最热闹的场。廖泽勇说他当初多少次坐在旁边的石墩上看着人流熙攘、灯火闪耀,畅想着把上山下山开到这里。

  “我性格比较急,深圳节奏快,我很喜欢这座城市。说实话,当时来深圳选这个铺位,费了老大劲了。”作为扎根贵州本土的餐饮品牌,首次进军一线城市开店,并不容易。他为谈店面跑了9趟深圳,像赶考一样见所有目标商场的招商人员。“我要介绍自己及品牌构想,他们普遍认可我的出品,但在网上一搜‘俏苗寨’,觉得不太符合深圳商场的调性,也担心运营跟不上,就把你PASS掉了。”

  经过不懈的努力,廖泽勇终于得到COCO Park招商负责人的初步认可,“他们派人到贵州考察,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做了13道菜,每道菜都有惊喜”。一个月后,上山下山首店开业,受欢迎程度超出他们的想象。


威宁洋芋粑

  解决三个问题向前走

  在产品结构上,贵州菜的本味不变,只是在食材搭配、装盘呈现上更为精致化。木姜油脆皮烤鸡,外皮金黄酥脆,烟熏风味中带有木姜油的特殊料香,直击味蕾 ;用大土陶碗盛装的花溪牛肉粉价值感满满,配上干辣椒和胡椒油,点燃舌尖 ;山野排骨是品牌研发的特色菜,排骨与野菜的搭配,温和地隐藏着贵味特质 ;还有29元的豆腐圆子和19元的威宁洋芋粑,特色贵州小吃好吃不贵。一家店做好吃不难,难的是之后开的每家店都好吃。随着开店数量的增加,菜品品质的稳定至关重要,与此相关要解决三个问题 :人才培训和储备、供应链和标准化。廖泽勇通过合伙制解决人才问题,将店长和厨师长变成合伙人。如何做到不用预制菜并实现产品标准化,是他正面临的问题。

  最近,他制订了自己的第一个“五年计划”——5年开40家直营门店,“从2025年第一天算起,明年在深圳、广州、珠海开6家店 ”。褪去了些许年少轻狂,廖泽勇依旧执着,每天奔走于餐厅、工地、办事机构、客户饭局……上山下山,干劲十足。(文、图 / 褚宏辚 责任编辑 / 石叶馨)
 


生长于贵州遵义的廖泽勇专注黔菜20余年,对于企业品牌的发展,他有自己的“五年计划”。
 

本文节选2024年11期《中国烹饪》杂志
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 

版权声明:凡注明“中国烹饪杂志”来源的作品(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未经《中国烹饪》杂志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刊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烹饪》杂志”。违反上述声明的,均属侵权,本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在此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不代表本刊的立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