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文化

这碗面与锅盖同煮

2024-11-25 14:34:59 来源:《中国烹饪》杂志2024年11月刊  

  锅盖面我只在江苏镇江见过,特点是在煮面的大锅里飘着一个小号的木头锅盖。关于这个小锅盖的作用,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为了把面条压住不飘起来,有人说是为了让面条带着木头的香味……今天我就以我的理解来解释一下,这个神秘的小锅盖究竟有什么用处。

  锅里为什么要放锅盖?说起来原因其实很简单,它需要让锅里的水始终保持在烧开的温度。因为煮面条时必定会把一些面粉带进锅里,煮得多了锅里容易起沫子,水烧到大滚之后沫子就会冒出锅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做法是在锅里浇一瓢冷水,水温降下去,沫子也就消散了;或者是把火关小,水不再沸腾,沫子也能下去。

  这两种方法虽然家家户户都用,但却有个共同缺点:一瓢水浇下去锅里的水温会突然降低,把火关小水温也会降低,再次烧到大开都需要时间,而面条泡在水里的时间太长容易太软甚至糊掉。因此能够让沫子降下去同时不降低水温的 , 才是聪明的办法。有些人煮面条会在锅子上架一根筷子就是这个原因,冒起来的沫子碰到筷子,表面张力被破坏,沫子就会消失,既不用降低水温,沫子也不会溢出来。锅盖面的锅里,飘在水上的锅盖也是出于同样目的——小锅盖在大锅里到处飘,水一直滚开而沫子始终冒不起来,就是为了让面条更好吃。

  至于煮速冻水饺时要加一点凉水,那不是因为沫子,而是饺子体积比较大且中心是冻硬的状态,滚水的热度要穿透并把饺子心煮熟需要时间,如果水一直保持滚开,反而容易把饺子皮煮糊了,因此需要降温,争取时间让温度能穿透饺子心,同时保持饺子皮的正常状态。

  镇江锅盖面是因煮面的大锅里煮着锅盖而得名,但从口味上来说则叫作白汤面。虽然有白汤也有红汤,但显然白汤的知名度比较高。

  这次到镇江,比较意外的是看到红汤逐渐取代白汤,成为扬镇面食的主流。记忆中扬镇一带应该是白汤面的主场。扬镇红汤和白汤,与苏州浇头面的红汤和白汤系出同源,异曲同工,只是吊汤的食材、手法各有巧妙不同。

  特别是白汤面,汤绝对是制胜关键,必须味道厚实、口感清爽。传统白汤,是把鸡、鸭的骨头架子加上鲫鱼、鳝鱼骨、猪大骨、火腿骨,按照大骨烤、小骨煎的原则处理之后,放进锅里大火熬煮,直到各种骨髓渐渐融进汤里,撇掉沫子,再熬煮到接近白色。各家吊白汤都有不传之秘,有的放羊骨,有的放海米,有的放虾子……目的无非提鲜,并赋予独特风味。吊好汤之后,所有汤料全部捞出来秘不示人,以免竞争对手偷师(今天日本的拉面馆还是有同样的行业习惯)。每家面馆的白汤面都有独特风味,而且吊汤量大且费时费事,一般家庭很难做到,所以要吃一碗顶级白汤面,一定要上面馆去吃,就是这个道理。

  除了一碗好汤,白汤面的浇头也得精彩,炒肉丝、爆炒鳝鱼、爆炒腰花、卤大肠、酱牛肉、酱大排……虽然看起来浇头的味道比较重,但是因为白汤本身的味道厚实,所以搭配起来毫无违和感。最重要的是,除了卤制、酱制的浇头之外,凡是炒制的浇头都得现炒,以求口感滑嫩。

  现在扬镇一带的面馆还是有白汤、红汤两种汤头可供选择。我个人特别喜欢白汤,因为红汤调味总是得用到酱,而酱油以及各种酱的味道是很霸道的,只要一加入,就足以掩盖部分味道的细节,所以我更喜欢白汤,它更能体现汤本身的味道。

  吃镇江白汤面别忘了它的最佳拍档——镇江醋。以前我对醋没多大兴趣,只有吃山西面食时必须加醋,因为山西面食总会给山西醋留个位置,不加醋层次感总是差一点儿。前一阵子在本溪品尝了著名的小市羊汤,发现加了醋整个风味明显提升,更具立体感。后来到镇江吃白汤面,也加了点镇江醋,果然风味大不相同,您一定得试试。

  如果还想来点小菜,那肯定得来份肴肉。肴肉虽然属于淮扬菜,不过最好的肴肉出自镇江。切一盘肴肉,配上切得极细的嫩姜丝、一小碟镇江醋,配面下酒两者皆宜。一碗白汤面加一份肴肉,饭后再到西津渡走走,足可以在镇江舒舒服服消磨半天。(文  /  高文麒  插画 / 郑莉  责任编辑 / 石叶馨)



 

本文节选2024年11期《中国烹饪》杂志
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 

 


 

版权声明:凡注明“中国烹饪杂志”来源的作品(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未经《中国烹饪》杂志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刊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烹饪》杂志”。违反上述声明的,均属侵权,本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在此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不代表本刊的立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