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餐出海已从单点探索迈入规模化推进阶段,但标准不统一、本地化适配难、供应链卡脖子、风险防控不足等问题仍制约行业发展。为助力中餐全球化发展,搭建高效对话与资源对接平台,10月17日,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以“中餐出海・味传全球”为主题的餐饮业国际市场战略发展论坛在苏州国际展览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汇聚政企学界权威力量,围绕中餐出海的政策支撑、国际机遇、实战难题与创新路径展开深度交流,吸引了餐饮品牌创始人、行业协会代表、供应链企业及海外市场专家等数百人参与。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总工程师、质量发展局局长,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黄国梁表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餐饮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中餐出海不只是简单的经营选择和风味输出,更是伴随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而日益兴起的必然趋势,能否顺势而为、扬帆出海,关乎当前国内餐饮企业的自身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文化传承和国家形象。黄国梁认为,只要坚持质量第一、强化标准引领,中餐完全有能力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影响力的双赢。

  本次论坛搭建起了“问题共解、资源共享、机遇共抓”的桥梁:一方面通过政策端与国际端的视角,明确中餐出海的合规底线与全球机遇;另一方面依托实战案例与对话研讨,为企业提供可落地的运营路径,助力中餐文化与产业双重输出。论坛期间,政企学界嘉宾围绕中餐出海核心议题形成深度共识:在基础保障层面,“标准、品牌、质量”被明确为出海基石,出海企业需通过合规化建设与品质管控筑牢产业根基;在国际机遇层面,全球中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欧洲、东南亚、北美等区域各有差异化潜力,企业需结合自身品类特性精准布局;在实战路径层面,企业需在供应链建设上聚焦细分赛道,在营销创新上融入文化赋能,在运营管理上平衡标准化与本地化,同时需警惕合规风险与运营误区。

  以“区域机遇与文化融合”“品类创新与运营实战”为主题的两场对话进一步聚焦落地实践,通过多区域市场经验分享,为广大企业提供了因地制宜的拓展策略,强调了文化适配对打破华人圈层、进入主流市场的关键作用。同时,结合快餐、茶饮、正餐、火锅等不同品类特性,提炼出品类选品、标准化落地、轻资产扩张的差异化路径,为不同赛道企业提供了参考。

  此外,来自美国、西班牙、爱尔兰、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商务机构、社会组织表达了引入优质中餐品牌合作发展的强烈意愿。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做总结讲话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指出,中餐出海不仅是餐饮企业的发展选择,更是中国文化软实力输出的重要载体。“本次论坛的价值,不仅在于为当下中餐出海提供解决方案,更在于凝聚行业‘协同出海’的共识,通过协会、企业、机构的联动,构建中餐出海生态链,让更多中餐品牌有能力、有信心走向全球。”杨柳说。​

  随着全球对中餐的认知度与接受度不断提升,论坛所传递的战略思路与实战经验,将助力中餐企业突破增长瓶颈,加速“中国味道”香飘全球,为文化自信与产业。
 


(文/王者嵩 发自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