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金厨菜品展示交流赛展台前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省的500多名选手同场竞技,作品背后折射出当前餐饮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大赛裁判员、中国烹饪大师张献民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今年赛事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选手作品更聚焦地标美食的现代演绎;工艺流程更贴合市场需求,而非单纯炫技;味型表达更加丰富多元,既符合流行趋势,又充满年轻化气息。”

  纵观全场,张献民提到的三大特点在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在蟹粉东坡肉、贵州酸汤竹笋牛肉、永平黄焖鸡、西宾鱼头佛跳墙胡辣汤等菜品中,地域特色食材与烹饪智慧交相辉映。“艺术呈现是加分项,但核心仍是味道与市场的平衡。”张献民特别提到,今年西北食材的广泛应用令人惊喜,厨师们对“绿色、生态、健康、美味”的追求贯穿始终。
 


  来自宁夏固原的马文山已是第二次参赛,今年的作品“西夏烤羊背”在传统基础上做了改良,“去年凭借‘七彩黄牛肋’获得金厨奖,能否继续蝉联的压力不大,主要目的是来交流学习的”。他感觉“今年的菜品档次更高”,这种比赛对厨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成长的机会。

  首次参赛的武汉选手吴高勇提前一天就到现场观摩,在他看来,选手们技术水平接近,差别在于艺术表达的细腻程度。他带来的湖北粉蒸菜延续传统技法,以创意形式呈现——特制的大型木质托盘盛器成为亮点,“千里迢迢自带盛器,就是想展现地方美食的新表达”。作为东道主——苏州本地的选手,曾凡武的“苏韵瓜盅葫芦鸭”将苏州地域文化融入菜品设计,展现了江南美食的精致与底蕴。

  据本刊记者观察,本届比赛现场少了些炫技的浮华,多了对市场落地性的思考。选手们不再仅仅关注技法的展示,而是将消费趋势、健康理念甚至科技元素融入创作。从地标美食的创新演绎,到烹饪工艺的市场化考量,这场赛事正成为中国餐饮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务实。
 







(文、图/孙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