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饮品研发邀请赛现场,空气里弥漫着食材碰撞的张力。这里不仅是技法的较量,更是产品思维与市场洞察的集中展示。
上海避风塘美食有限公司的选手赵瑞以一款“蟹粉桂花奶酪”挑战味觉边界。据介绍,公司此次派出两位选手携四款产品亮相,足见其对饮品赛道的重视——目前饮品在其餐饮营销中占比约5%至6%,正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来自贵州的王航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拥有知名饮品企业学习经历的他,坚信“健康饮品是风口”,其作品“紫上云烟”融合枸杞、红枣、贵州古树红茶,紧扣大健康理念,试图在风味中融入地域特色与养生诉求。同是贵州参赛者的刘琦,身份是务川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其作品“村超少女”不仅紧扣“村超”“苏超”热点,又运用到水蜜桃与贵州当地小众老鹰茶。他坦言,参赛的核心目的是交流学习,将前沿思维带回课堂,推动教学与市场接轨。“产品必须要有新思维,要能落地、走向市场。”
北京魔王咖啡商店的刘星语则代表了研发中的精密实验精神。她的“扬州枣茶”通过低温慢煮萃取绿豆蔻和菊花的香气,并设计了分层次饮用的方式。她认为当前市面产品普遍过甜,她在寻找新的风味平衡。
评委们的点评则构成了赛场的另一重深度。裁判吴伟明在肯定刘星语作品创意的同时,也提醒她要需充分理解茶叶特性,关注普通消费者的第一口“适口性”。资深评委杨世忠则以生动的比喻,建议选手要像“导演”一样构思产品,明确风味的主次关系,避免食材相互“抢戏”,导致风味失调。
纵观全场,一个清晰的趋势已然显现:以茶、咖、酒为主的三大饮品体系的边界正在模糊,融合创新成为主流路径。无论是地域风土的深度挖掘、健康理念的融入,还是教学实践的反馈尝试,最终的落脚点都回归于市场——如何将天马行空的创意转化为一杯真正能被消费者理解并喜爱的饮品。这场赛事,正是这一行业命题的集中预演。
(文、图/孙阳)